环球通讯!皈依佛门吗_如何皈依佛门

2023-02-08 02:06:46 互联网

有关皈依佛门吗_如何皈依佛门这方面的知识,估计很多人不是太了解,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皈依佛门吗_如何皈依佛门的相关内容。


(资料图)

1、实行皈依仪式皈依仪式可在寺庙里进行。

2、一般寺庙都有定期为信徒举行皈依的仪式。

3、如果觉得不方便,比如说,如果附近寺庙一年才举办一两次皈依仪式,而你现在就想皈依,那么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。

4、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,就算没有人证,但佛却是无所不在、全知一切的,只要你真心皈依,佛就认你,你就是佛教徒。

5、2、皈依前焚香,上供。

6、焚香三支就可以了。

7、供品主要可用香甜的瓜果,切忌不可有荤腥。

8、3、行皈依礼。

9、至心郑重的念皈依誓言:“我某某某,今誓皈依佛、法、僧,直至成佛”三遍,每念一遍,磕一下头。

10、向至高无上的佛磕头,是表示恭敬,并求得加持、护佑之意。

11、皈依佛教,主要就是三皈依,即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。

12、4、皈依誓毕,仪式结束。

13、扩展资料皈依佛门的方式:在庙中剃度出家。

14、2、不许剃度,只需一心向佛即可。

15、皈依后的俗家弟子被称为居士,并颁发皈依证。

16、寺庙中会给居士指定师傅,并根据俗家姓名取法名。

17、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并不必从事各种教内活动,只需定期去庙中找自己的师傅,接受开导。

18、皈依佛门仪式的流程如下: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,出家就要受戒,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。

19、一般来说,汉传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:第一次是沙弥戒;第二次是比丘戒;第三次是菩萨戒。

20、这三戒合称“三坛传戒”。

21、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。

22、也就是说,受了比丘戒.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。

23、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:首先,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,并且曾受过沙弥戒。

24、其次,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。

25、汉传佛教一般要求“十师”,或者称“三师七证”。

26、三师包括:授戒的主师、教授师和羯磨师(羯磨,指佛事中的表白、告知等事)。

27、三师缺一不可。

28、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。

29、“三师七证”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,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。

30、最后,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,这就是“戒坛”。

31、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:首先,寺院鸣钟,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,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,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,依次就座。

32、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,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,面向西方。

33、这时候,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,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,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,念乞戒文:“大德一心念我某某,今请大德为和尚,愿大德为我做和尚。

34、我依大德故,得受具足戒慈悲故。

35、”接着,教授师下坛,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。

36、并询问:“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?”受戒者一一回答说:“有”。

37、接着,教授师下坛,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。

38、并询问:“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?”受戒者一一回答说:“有”。

39、此后,教授师单独、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“十三难事”和“十六轻遮”。

40、“难事”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,“轻遮”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,并不是做过恶事。

41、对教授师的询问,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。

42、这些“难事”和“轻遮”中,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,就不允许受戒。

43、如果考核全部通过,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,这个受戒者是“遍净之身”。

44、众僧同意后,受戒人进来,再次礼拜佛像、十师和众僧,然后登上坛顶,在羯磨师面前请戒。

45、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“难事”和“轻遮”。

46、问完后,羯磨师开始做“四白羯磨”。

47、这里的“白”是表白的意思,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,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。

48、请示一共有四次,故称“四白羯磨”。

49、最后一遍羯磨说完,众僧都不说话,就表示全体通过了。

50、这时,羯磨师就宣布,此人可受具足戒。

51、受戒完毕,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,比丘戒仪式结束。

52、修佛戒律僧是僧伽的简称,字义是“大众”。

53、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。

54、出家男女至少是四个人以上的团体,才能组成僧伽。

55、出家男女的个体,称为僧人。

56、出家的男子,受十戒称沙弥,受具足戒的称比丘;出家的女子,受十戒的称沙弥尼,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。

57、根据佛制,剃发、染衣、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。

58、受具足戒后的比丘,要遵照戒律过清静俭约的生活,这些戒律包括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饮酒、不涂香装饰、不自歌舞、不坐卧高广床位、不接受金银财宝、不做买卖、不算命看相、不诈示神奇、不掠夺和威吓他人等等。

59、僧人不能代人祈福禳灾,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,他不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,只是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。

60、僧人的精力主要用于学修,学修的内容主要是佛经的教义和教理,其方法则随着宗派的不同而不同。

61、居住在五台山的僧侣,认真地履行着戒条,不仅潜心学修,虔诚奉佛,而且有保护和维修寺庙的责任。

62、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佛门、百度百科——僧人先自己要愿意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宝。

63、看些佛学经书,了解一些。

64、皈依仪式在佛教早晚课诵上有在家二众皈依仪式解讲。

65、可搜来看看。

66、2、找有皈依法会的寺院,或自己到寺院去礼请法师授皈依。

67、报名参加,法师自会告知需要什么。

68、3、只是表愿意,学佛,生活上没有具体要求,和在家人就是您愿意学佛了,并去参加了皈依仪式。

69、如果是皈依后,再受五戒,即有一些具体要求。

70、听法师讲即是了。

71、4、只要愿意,谁都可以参加。

72、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领个皈依证,跟着师父念两句经就行了(带两张1寸照片)剃个光头就ok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上一篇 :

下一篇 :

x

相关推荐

精彩推送